2025年6月14日上午,由山西大学主办,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太平洋学报》编辑部和山西地方外事智库承办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底蕴与最新实践”学术会议暨青年学者研习班在山西大同正式开幕。
山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郝平代表学校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海洋出版社、北京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大同市政协等单位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暨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山西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郝平首先就山西大学的办学情况作了介绍,他指出山西大学的大同校区扎根于体现世界大同理想的热土,在此地研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他与会专家充分探讨了当前经济全球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变化和重要作用,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的世界观和秩序观,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方向,顺应各国人民普遍愿望,成为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同时,与会嘉宾们也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主题,认为在作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大同举办此次会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底蕴与最新实践”主旨演讲环节,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山西大学的创校背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培养目标,并指出两者与本次会议的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底蕴”高度契合。会上,专家们积极发言,探讨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机遇、挑战及路径等一系列问题,分析了“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如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当日下午,会议进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进程与理论逻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路径与现实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方外事及其功能”三场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分论坛主题积极发言讨论,深入交流意见,碰撞思想火花。
当日晚,会议举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底蕴与最新实践”青年学者研习班,《太平洋学报》《东南亚研究》等多家期刊的资深主编现场教学,为青年学者分享了提高论文质量和增加发表机会的技巧。来自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的优秀青年学者参加此次研习。此次研习班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为他们未来的学术道路指明了方向。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专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研究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促进了本领域专家学者和师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底蕴与最新实践的进一步关注与思考。与会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未来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深化理论研究,推进实践创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做出积极贡献。相信在广大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不断深入人心,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